關於三山國王的故事 – 如何演變成客家人的精神信仰?|瘋神說

客家人的代表信仰除了義民爺之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三山國王」。在台灣,三山國王已經快成了客家人的代名詞,但其實三山國王並非只有客家人奉祀而已,祂們並非某個民族的特別信仰,那為什麼到了台灣反而成了客家人的代表信仰呢?這其中的原因和先民渡海到台灣的歷史有相當大的關係。

(圖/三山國王 來源/網路)

三山國王原來是三個山的山神,和城隍爺、土地公一樣都是自然神演變而來。因為顯靈庇民獲國而被封為護國公王。這三座山分別是巾山、明山、獨山,簡稱「巾明獨」三山,位於廣東省潮州府。

最初三位神人時常顯靈於獨山的石洞,祂們自稱三位是兄弟,受命於天,因為祂們總是會突然消失、突然出現,在石洞的前面有一顆古楓樹生長蓮花, 大者盈尺,居民前往圍觀,忽然間出現三位神人乘馬兒來, 找了一位姓陳的村民做為徒弟,沒多久三位陳姓村民和三位神人就突然消失不見,村民就嗅到了不一樣的仙氣,恍然大悟祂們應該是神明,於是有空就會到石洞前膜拜。

(圖/三山國王開基祖廟 來源/台灣客家資訊網站)

後來陸續地在巾山、明山顯靈,並且由乩童封稱陳將軍,表示巾山為其兄弟聚集之處(巾山位於三山的中間), 所以村民們在三山中間的巾山建一小祠祭拜三位山神和陳將軍。因為非常靈驗,凡是久旱不雨或出現疾疫時,前往祈求,都靈驗無比,於是香火日盛,地方都奉為福神。

(圖/雲林三山國王廟 來源/網路)

小廟因為相當靈驗而香名遠播,無論是久旱不雨還是爆發疫疾,附近村民都會到小廟祈求三兄弟能顯靈救世。只要祈求過後狀況都會日漸轉好,因此小廟的香火一天比一天還要旺。就連韓文公韓愈在擔任潮州刺使期間,也曾為了停不了的暴雨來到小廟祈禱,暴雨果真在幾天後停了,韓愈遂備牲禮來感謝三位兄弟,而且大文豪韓愈還特地寫作歌頌三位。在台灣,台南市西門路上的三山國王廟,廟內還設有韓文公祠,主祀韓愈,是相當少見的組合。

(圖/台南三山國王廟 來源/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朝時,宋太宗親自率兵平定劉張之亂,到大原城下時,看見穿著金甲的三人操戈馳馬前往助陣,出師大捷,在準備凱旋而歸的路上,宋太宗親眼看見山壁上有一軍隊,前方有三位將軍,一旁的旌旗上寫著「潮州三山神」, 所以上奏朝廷潮州揭陽二山神之神助,即獲下詔賜封:

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

明山為助改明肅寧國王

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三山國王信仰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屬於自然神信仰的區域信仰,後轉為擬人化的神祇崇拜,甚至還有信徒特別為三山國王找了三位王妃,配祀於偏廳。

三山國王原本就是廣東潮州、惠州和梅州的土地神,到台灣的客家移民多是來自廣東地區,客家移民離鄉背井前多會到廟裡求令旗帶在身上,到了新的居住地後再建廟立碑。尤其是,客家移民當初到台灣時,因為沿海地帶多已被閩南人給占據,客家移民只好往內陸、山區開墾拓荒,但又時常遭遇原住民出草威脅,這時候象徵「山神」的三山國王更顯其重要性,客家移民將渴望安定的心寄託在三山國王信仰上,因此在客家移民多的區域處處可見三山國王廟。

(圖/三山國王 來源/網路)

員林的廣安宮是明永曆年間所建;永曆年間創建的尚有高雄市楠梓區的三山國王廟、高雄縣橋頭的義安宮、屏東縣九如的三山國王廟。此外,康熙乾隆以前所建的有:台中縣豐原萬順宮、沙鹿保安宮、彰化縣員林廣寧宮、社頭鎮安宮、鹿港三山國王廟、埔心的霖興宮、霖鳳宮、台南市三山國玉廟、屏東市林邊忠福宮、佳東千山公侯宮、國玉廟、車城保安宮等。

(圖/ 鹿港三山國王廟 來源/臺灣宗教百景全民票選活動)

台灣各地的三山國王廟分佈的情形也頗為有趣,每個縣市裡都會有三山國王廟,而最多的是宜蘭縣,總計有31座,但是桃園縣早期有許多客家人,卻沒有三山國王廟,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財神性質

歷經演變,三山國王、城隍爺、土地公逐漸由自然神被塑造為擬人化的神明,並為其塑像,歷經先人智慧的模擬,三山國王的神像仿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的造型,即大王白臉,二王紅臉,三王黑臉且加刀痕成花臉。

(圖/三山國王神像 來源/痞客邦部落格)

其目的是告訴信眾,團結力量大,要有劉備契而不捨與謙沖下士的雅量;有關公忠肝義膽,忠義貫日月的精神;張飛勇往直前的勇氣。

若以此而論,關公被儒、釋、道三教所尊崇,傳統民間信仰,將其定位為文昌帝君,固然有讀書才有前途的說法,或知識是改變環境最好的方法,復因其發明簿記法,而尊其為最重要的財神爺,若此,有客家先賢希望塑造三山國王為財神爺的寓意,故三山國王除做為客家人的守護神外,也有保佑信眾賺大錢的財神寓意。

此外,倘以山神論,與土地公神格類似,具保佑農民安居樂業,保佑人員的健康、農作物加快生長,收成豐富、畜養家畜或家禽快速成長,增加經濟收入,依這樣的說法,三山國王就具備類似的財神性質了。

歡迎點閱→【傳說故事 – 土地公張福德】台灣最常見的地方行政神 !

台灣推薦三山國王廟

台南三山國王廟

創建於西元1742年的三山國王廟為台灣唯一最純粹的廣東式建築。除奉祀三山國王以外,還奉祀韓文公與天上聖母。來到門口就可以發現此廟與一般廟宇不太一樣,沒有其他廟宇的繽紛色彩,牆面彩繪用色非常低調素雅。拜殿中的龍虎浮雕非常精緻,是來參觀時不可錯過的重點。廟內也有許多富有歷史的匾額,正殿有乾隆皇帝賜的「褒忠」,韓文公祠內則有光緒皇帝賜的匾額。

潮州三山國王廟

位於潮州鎮同榮里,宮名「忠主宮」,主祀三山國王,同榮里位置較鎮內中央,台灣光復後取同享繁榮之意定名為「同榮里」,一般大都稱為「舊街」,今為潮州鎮最繁榮的商業區域。 潮州三山國王廟祭祀三山國王緣由,相傳明末清初先民隨鄭成功來台,身帶廣東潮州霖田三山國王香火,祈求保佑平安順事,根據三山國王廟沿革簡介,遠自清乾隆年間以建立,由於潮州定居先民大都來自廣東客家,因而成為潮州庄的信仰中心。

基隆太乙宮

本廟由基隆市信女李菊於歲次庚子年桂月由溪湖鎮霖肇宮奉駕來本堂,初期立堂二十年間,因神威顯赫,各地善男信女絡繹來堂,香火鼎盛,堂主眼見本堂已過狹小,立招委員共同向國有租地改建,並在癸酉年初期興建完成,將堂正式改為基隆太乙宮三山國王廟,並成立管理委員會,迄今十餘載,國王顯救世留予後人朝拜,英勇神威永後代榜樣,本宮委員會於重建之際,特立此碑以為記載。

其實神明慈悲為懷的心是不分族群的,也不會有對立的,我們應該多多認識我們不熟悉的神明和文化,就像我們到其他國家出去旅遊,就是想多了解與我們台灣不同的文化傳統,只要出發點和所做的事情和影響是正向的,我們都該給予尊重唷!!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